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(qū)尚市鎮(zhèn)二中 梁申勇
傳統(tǒng)的作文教學方法,只是學生寫,教師改。學生用一節(jié)課的時間完成一篇作文,教師卻要用一個星期的時間來精批細改。盡管教師為批改作文整天忙得手忙腳亂,但效果往往還并不見好,學生的智力得不到有效開發(fā),能力也得不到進一步的提高。那么,怎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?筆者認為把作文批改任務交給學生,讓學生互批互改,教師瀏覽批改,重點講評,則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(yǎng)和智力的開發(fā)。
批改過程中,教師巡回加強指導。在批改
(一)教方法,讓學生會改。先勾出錯字、病句,然后寫好眉批、旁批,評論觀點是否正確,語言是否優(yōu)美。最后總批,看書寫是否工整,中心是否明確,段落是否分明,觀點是否正確。評語總的要求是多表揚,少批評。可把全班學生劃分若干小組,每四人一組,批改時,每人批改一本,寫好眉批和總批(評語由一個寫字好的執(zhí)筆)。看完后,與本組同學交換,看本組其他同學批改過的,發(fā)現(xiàn)錯批、漏批或批語不當?shù)募皶r更正。每個學生對自己所看的作文在自己的筆記本上給個分,然后集中兩個人的分數(shù)進行平均,將兩人的平均分寫在作文本上,并分別簽名。
(二)勤指導,讓學生能改。在學生過程中,學生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,如不知道批語如何寫,錯字、病句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等,教師要隨叫隨到,別怕麻煩,并鼓勵學生多查字典、詞典、討論或查閱手頭資料,同時告訴他們,遇到問題多集思廣益,不輕易下結論,批語盡量做到準確無誤。
(三)談體會,讓學生有獲。學生輪流批閱后,再發(fā)給作者,作者仔細看批改后的作文,要既看原文,又要看批語,改正錯字,病句,甚至重寫。教師請學生對照別人作文的優(yōu)點,談批改作文后的感受或受到的啟示,使自己的作文有一個升華過程。
(四)搞講評,讓學生曉理。教師瀏覽審閱學生的作文批改情況,對全班學生作文有比較全面的了解,在寫出講評提要的基礎上,教師對每次作文情況作出概括總結,并抓住普遍性的問題重點講評。
學生互批互改,教師瀏覽審閱,體現(xiàn)了作文批改創(chuàng)新的指導思想,符合葉圣陶先生提倡的“著重培養(yǎng)學生自己改”的精神,符合“以教師為主導,以學生為主體”的教學原則,讓學生學會批改作文有利于培養(yǎng)學生能力,發(fā)展學生智力,符合與時俱進,開拓進取的時代精神。
作者郵箱: 383430482@163.com
[作文不妨交給學生改(網(wǎng)友來稿)]相關文章:
1.初中學生交給校團委的入團申請書
4.古代名言格言糾改
5.手機淘寶改評語
8.小學周記批改評語
9.
10.陳述句改反問句課件